本词条缺少名片图,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,还能快速升级,赶紧来编辑吧!
- 部队名称
- 国民革命军第1军
- 部队来源
- 黄埔军校教导团
- 创建时间
- 1924年11月20日
- 历任领导
- 何应钦、王柏龄、蒋介石等
- 参加战役
- 中原大战
目录
- 3 军序列
- ▪ 1937年以前该军序列
- ▪ 1937年至1940该军序列
- ▪ 1940年至1945年底序列
- ▪ 该师序列为
- 4 中央军嫡系部队
- ▪ 第1军
- ▪ 起源
- ▪ 改革
- 5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上将名单
- ▪ 1935至1940年
- ▪ 1940年至1949年
- ▪ 建国以后(退到台湾)
国民革命军第1军基本简介
编辑1926年1月4日新增教导师,师长王柏龄。1月20日蒋介石辞军长职,何应钦升任。1师师长职由钱大钧接任。2月26日免王懋功2师师长,调升刘峙为师长。教导师改称20师。不久钱大钧与王柏龄职务对调。3月蒋介石通过“中山舰事件”逼迫共产党员退出第1军,邓演达接任政治部主任。
1926年7月,国民革命军1军1师、2师由副军长王柏龄、参谋长蒋伯诚率领参加北伐,其余部队留驻广东。9月初,2师参与攻打武汉,1师攻打南昌。10月1师攻击失败后王柏龄逃跑,副师长王俊代理。同时将总预备队补充师扩编为21师、22师隶属1军,由严重、涂思宗分任师长。
1926年9月3日何应钦率所余各部(除20师仍驻守广东)北伐攻闽。9月中旬将其中1个补充团扩编为独立4师,师长张贞。1927年1月顾祝同接任3师师长、薛岳接任1师师长。4月胡宗南代理1师师长、卫立煌接任14师师长、蒋光鼐接任22师师长、陈诚接任21师师长。5月1日国民革命1军进至鲁南。7月撤至苏南。8月参加龙潭战役。在此期间,增设新9师隶属1军。
1928年7月1日蒋介石举行各军编遣会议,成立整理委员会。国民革命军第1军于1929年7月缩编为师,25日任命刘峙任师长、张克瑶任副师长。徐庭瑶、胡宗南、张承治分任1、2、3旅旅长。其中1师和22师另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师。该部于1929年3月参加讨伐桂系的战斗。
国民革命军第1军中原大战中第一军
编辑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顾祝同
第一旅 胡宗南
第二旅 黄杰
第三旅 彭进之(好像作过河南的什么官)
第二师 顾祝同
第四旅 楼景越(老蒋的警卫员,后来做到警二师师长,下落不明)
第五旅 不知道
第六旅 郑洞国
第三师 陈继承
第七旅 李思愬(老人儿了,北伐时的团长)
第八旅 李玉堂
第九旅 李仙洲
国民革命军第1军以后的发展
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序列
编辑国民革命军第1军1937年以前该军序列
1937年9月因抗战需要,以该军为基础编成17军团,军团长由军长胡宗南担任(仍兼军长)。1938年5月12日李铁军接任军长。7月28日陶峙岳担任军长。该军参加过淞沪会战(其间32师曾隶属该军)。1938年6月参加兰封会战。同年秋参加武汉会战。[1]
国民革命军第1军1937年至1940该军序列
1940年5月周士冕接任167师师长。6月丁德隆接任军长。1940年9月韩锡侯接任78师师长。1941年5月韩锡侯接任军长。许良玉接任78师师长。1942年4月张卓接任军长。6月王隆玑接任167师师长。1943年6月臬春涌接任1师师长。1945年1月罗列接任军长。薛敏泉接任78师师长。5月许良玉复任78师师长。7月黄正成接任1师师长。
国民革命军第1军1940年至1945年底序列
该军自1941年5月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后,参加过豫中会战,长驻陕西。
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1师,军长罗列改任师长。下辖整编1旅,旅长黄正成。
1946年9月该旅于山西浮山被歼,旅长黄正成被俘。1947年6月重新建立,任命吴俊为旅长。整编78旅,旅长沈策。整编167旅,旅长李昆岗。1947年5月该旅在陕北蟠龙镇被歼,旅长李昆岗被俘。重建后任命匡永美为旅长。
国民革命军第1军该师序列为
国民革命军第1军中央军嫡系部队
编辑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军
中央军嫡系部队。国民革命军第1军的历史最早是1925年8月编成的,首任军长是蒋介石,党代表廖仲恺,政治部主任周恩来。第二任军长是何应钦。1933年统一编号之后的首任军长是陈继承(字武鸣),胡宗南于1936年4月继任。
国民革命军第1军起源
1938年7月,由于胡宗南任17军团军团长,所以被免去第1军长的兼职,专任军团长,由该军第1师师长李铁军(字虞午)继任。为加速中央军非嫡系化部队的嫡系化进程,胡宗南在蒋介石的支持下,以交流干部为名,令第1军军长李铁军与湘系军第76军军长陶峙岳(字岷毓)对调职务,陶改任第1军军长,李改任第76军军长。此时有副军长李英(号兰荪)、张坤生(号诚厚)、罗历戎(名立荣)。1940年6月15日,陶峙岳升任胡宗南之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,由蒋介石手令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学习成绩第一名之该军第78师师长丁德隆(字冠洲)继任军长。此时副军长罗历戎。1941年5月25日,丁德隆改任新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57军军长,调原第80军之第97师(现改隶第57军)原师长韩锡侯继(号荫五)任第1军军长。副军长仍为罗历戎。1942年春,韩锡侯调任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91军军长,调前庐山军官训练团办公厅副主任张卓(字叔达)继任军长,副军长罗历戎、李正先(号建白)。
国民革命军第1军改革
1943年3月,李用章升任该军副军长。1944年,罗历戎调走,严明(号果人)升任副军长、杨彬(字东屏)由国民革命军第37军副军长改任第1军副军长。1945年1月9日,军长张卓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,同日调原抗日战争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指挥部参谋长罗烈(原名先发、字冷梅),为第1军军长,此时副军长为李用章(1月9日调任第3军副军长)、严明、杨彬、刘超寰(字镇中,1945年1月9日任命)。1946年初,国民党军进行整编,第1军改称整编第1师(仍是军级)。师长罗烈、副师长许良钰(号凉月)、刘超寰。1948年3月,罗烈升任整编第1军(相当于兵团)军长,调第16军(未整编的军,相当于整编的师),副军长陈鞠旅任该整编师师长。1948年底,该整编师又恢复了第1军的番号,军长仍为陈鞠旅。1949年,陈鞠旅升任第18兵团副司令,仍兼任第1军军长,副军长段成涛。12月24日至26日,该军在成都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,陈鞠旅被俘。[3]
国民革命军第1军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上将名单
编辑国民革命军第1军1935至1940年
1935年4月2日授予:
冯玉祥: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、第三战区司令长官、第六战区司令长官。
张学良: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、西北“剿总”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。
唐生智:训练总监部总监、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、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、军法执行总监、首都卫戍司令长官。
1935年9月6日授予:
陈绍宽(海军):海军部部长、海军总司令(1938.1-1945.12)。
1938年2月14日追晋:
1939年5月13日晋升:
1940年5月18日追晋:
国民革命军第1军1940年至1949年
1944年2月2日追晋:
1945年10月5日晋升:
白崇禧:国防部部长(1946.6.1-1948.5.31)、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华中“剿总”总司令、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、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、第五战区代司令长官、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。
1947年2月21日晋升:
陈诚: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(1946.5-1948.8)、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、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任台湾警备总司令、行政院长、中华民国副总统、国民党副总裁。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,第六战区司令长官、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、军政部部长、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。(1935年4月4日授中将,1936年9月26日加上将衔)
国民革命军第1军建国以后(退到台湾)
1951年晋升:
周志柔(空军):国防部兵工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保安司令、总统府参军长。参谋总长(1950.3-1954.7)兼空军总司令(1946.5-1952.3)。1933年蒋介石为了发展空军,重新制订空军官衔,空军官衔比陆军高两个官衔,没有空军二级上将军衔,空军少将相当于陆军二级上将哦。他晋升时候是空军少将总司令。
1952年晋升:
薜岳:总统府战略顾问。(具体时间待考)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,徐州绥靖公署主任,总统府参军长,海南防卫军总司令。(1935年4月5日授予中将,1936年9月26日加上将衔)
1954年6月21日晋升:
桂永清(海军):国防部参谋总长(1954.6.21-1954.8.12,短命总长)。海军总司令(1948.8.26-1952.4.9),海军总司令晋升陆军二级上将,总统府参军长。(1935年4月13日授予少将、1936年10月22日晋升中将)
1959年1月晋升:
王叔铭(空军):国防部参谋总长(1957.7-1959.6)、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常驻联合国军事参谋代表团首席代表兼空军代表、总统府战略顾问。空军总司令(1952.3-1957.6)。(值得一提的是他于1948年9月22日由空军少校直接晋升为空军少将,而且没有晋升中将的记录,1946年6月29日即开始担任空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)。[4]
- 参考资料
-
- 1.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诞生和结局 .中国黄埔军校网[引用日期2014-03-17]
- 2. 国民革命军编制 .铁血社区[引用日期2014-03-17]
- 3. 戚厚杰.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:河北人民出版社,2011
- 4.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上将名单 .道客巴巴网[引用日期2014-03-17]